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近现代建筑师童寯的建筑设计大观

来源:大观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童寯是我国近现代杰出建筑学家和建筑学教育家。他的建筑设计作品遍及大江南北,风格大方凝重,极富创新特色。童寯在近现代中国建筑界通释古今、融贯中西,在数十年建筑岁月中

童寯是我国近现代杰出建筑学家和建筑学教育家。他的建筑设计作品遍及大江南北,风格大方凝重,极富创新特色。童寯在近现代中国建筑界通释古今、融贯中西,在数十年建筑岁月中不断研究中西方建筑历史和理论,为西方建筑设计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文化的继承发扬都做出了突出贡献[1]157。此外,童寯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进入古典园林建筑设计领域,也是我国近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开拓者之一。 一、留美旅欧采众长,归国遇险入讲堂 童寯1900年生于沈阳,字伯潜,满族人。童家世代务农,童寯的父亲是童家的第一位读书人。他科举中第,被清廷任命为一七品小官,后来又成为奉天女子师范学校的校长。在父亲的教导下,童寯8岁入蒙养院,10岁入省立第一小学,17岁入省立第一中学。童寯求学的数年正是满清政府风雨飘摇之际,清廷腐败无能,军阀割据混战。童寯所在的东北地区又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痛苦。在此背景下,童寯的心中很早就树立了追求和平、读书救国、造福民生的理想。1920年,童寯中学毕业,他南下至天津,进入新书学院学习英语。第二年夏,他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清华大学的前身北平清华学校的高等科选拔入学考试。在清华学校,童寯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勤奋学习,各门功课都在班上名列前茅,尤其以英语和绘画课最为出色。课余之际,童寯还为《清华年刊》做美术编辑,也举办过小型的个人画展。 1925年,刚升入清华学校大学科的童寯考取了公费赴美留学的资格,于同年秋天入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专攻建筑学,与梁思成、陈植、杨廷宝等人是同窗好友。在读期间,童寯将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建筑设计学习上,除了正常的休息从不参加娱乐休闲活动,因此他的建筑设计能力不断提升,获得了师生的广泛肯定。特别是他连续两年参加全美大学生建筑设计比赛,一次获得二等奖,一次获得一等奖,引起了美国建筑设计界对这位未来建筑之星的关注。入读宾州大学第三年,童寯就完成了原计划应该六年才能完成的学分,提前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而顺利毕业。童寯提前毕业的消息很快被费城、纽约等地的多家建筑师事务所获悉,他们纷纷向童寯投来了橄榄枝,希望童寯能加盟他们的事务所。童寯选择了两所事务所各工作了一年,积累了一定的建筑设计工作经验,也拥有了比较丰厚的积蓄。颇具创新精神的童寯不愿一直为美国建筑领域服务,同时也想到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开阔自己的建筑设计眼界。于是他于1930年离开美国,到英国、法国、德国、瑞士、荷兰、比利时等数十个欧洲国家考察建筑艺术[2]128。童寯在欧洲旅居近一年,欧洲古老的建筑文明、雄伟的建筑群落、瑰丽的建筑新品都让童寯的建筑设计神经经常处于亢奋状态,令他无比叹服。期间,童寯还写生了大量欧洲建筑、风景画,用以记录那些让他陶醉的画面。 童寯结束欧洲旅居生活回到阔别数年的中国东北,入东北大学建筑系担任教授和系主任。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解散。童寯在帮助建筑系多位师生脱险之后,自己也带着全家老小迁居北平,以暂避时乱。当年宾州大学同窗陈植获悉童寯身在北平,便邀请他来上海,与另一位建筑师赵深一起合伙组建了华盖建筑师事务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上海迅速沦陷,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再也难以在满目疮痍的上海立足,童寯只好在好友叶诸沛的帮助下迁往重庆,继续在西南一带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44年,位于重庆沙坪坝的中央大学建筑系向童寯发来邀请,希望他能在工作之余为建筑系学生授课。当时的中央大学建筑系汇集了全国多位著名建筑师,可谓人才济济,建筑学专业全国领先,这对于童寯而言具有十足的吸引力。他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再次站上了建筑学课堂的讲台。 二、建筑设计遍南北,革故鼎新信心强 从1932年童寯以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为平台参与建筑设计项目开始,经他之手建成的建筑工程项目超过一百个,其中很多都具有代表性。童寯从北平到上海的第一年便投标了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建造项目。很多其他参与竞标的建筑师或建筑师事务所在提交的设计方案中,都不约而同瞄准了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宫殿式设计。而童寯反其道行之,拿出了一份既经济实用又极富民族特色的设计方案[3]25。结果,童寯以其独树一帜的设计中标。童寯设计的外交部大楼建设落成后,整个大楼体态沉稳、比例匀称、线条简明、美观大方,它一改使用普遍的大屋顶式设计,充分提炼又尽力简化传统中国民族建筑风格,既不守旧又不标新立异,既继承传统又大胆突破,成为近现代民族建筑风格的成功案例,受到了广泛赞誉。童寯凭借外交部大楼在建筑设计界初露锋芒。紧接着,他又连续设计建造了南京首都饭店、南京首都地质矿产陈列馆、南京首都电厂、上海大上海大剧院等享誉全国的代表性建筑物。1935年,南京市要建造一座中山文化教育馆,向全社会征集建筑设计方案。已经在建筑设计界声名鹊起的童寯拿出的一份设计方案,不出意料地征服了评审们的心。第二年,当中山文化馆建设落成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座构图非对称、外部点缀以玻璃花、整体气势磅礴的新奇建筑,博得了广大南京市民的眼球。只可惜,童寯的这一设计心血之作在南京大屠杀时毁于日军的战火。抗日战争时期,童寯生活、工作于川黔一带,经他设计建造的建筑物有重庆炼铜厂、大夏大学教学楼、贵阳花溪中学教学楼等。原来组建华盖建筑师事务所的三人,在抗战时分处三地,童寯是三人中建筑设计作品最多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童寯回到南京,设计建造了航空工业局、公路总局等行政办公大楼以及美军顾问团公寓等一大批特色显著、设计卓越的建筑作品。这些作品明显透露出童寯突破陈旧设计观念的强烈意愿,一举奠定了他近现代第一代著名建筑师的成就和地位。 历史地看,中国上千年文明史上涌现了诸多建筑大师,中国古代建筑也发展了上千年,但一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开始了建筑学的科学研究工作。30年代,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都盛行传统的大屋顶式建筑物,市民对这类建筑也比较熟悉。但童寯对此持坚决否定态度,认为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实用角度,或者是从建筑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屋顶式建筑都是不可取的。童寯说:“那种宫殿式或寺庙式的屋顶早就应该过时了,现代建筑设计着眼于用更经济的手段获得更大的使用空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平屋顶同样也可以融为一体。用不了多久,西方先进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就会在全世界普及。作为世界建筑领域的一部分,中国建筑并不必须要与他人有根本不同。就好像现在中国制造的轮船与西方以及其他国家制造的轮船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一样。”[4]77满怀对中国建筑未来的信心,童寯还说:“长久以来,中国建筑为世界木质结构建筑曾做出过独特贡献,现在钢骨水泥建筑刚刚兴起,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吸收也一定能再次为世界建筑做出新的贡献。中国古代建筑的黄金时代出现在汉唐之际,至今已过去了一千多年,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国建筑的另一个黄金时代即将到来。”这是童寯对中国建筑新旧格局转换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判断。童寯晚年撰写的《近百年西方建筑史》,对他数十年前的正确判断再次进行了说明:建筑领域的任何新技术、新结构出现时,总会有人不太习惯,对此抱有成见,但只要这些新鲜事物是通过缜密计算、全面分析得出的,不是空想出来的,它们总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西方60年代新出现的玻璃幕墙置于钢架结构之内的建筑设计就经历了这个过程。童寯在学习建筑学期间,接受过严格的学院派古典建筑设计教育和训练,对中外传统文化、传统建筑模式与习惯抱有深厚情感,然而,在建筑设计理论研究方面,童寯一定会主张建筑革新,以科学的立场和判断批判复旧、保守、过时的建筑设计。 三、沉迷设计抛名利,江南园林世弭香 园林建筑是中国千年建筑艺术与思想文化深度融合的典型,但由于各种原因,只有少量明清时代的园林建筑遗迹尚存。关于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建造原则、方法、经验等内容主要记载在明代的《园冶》中,有些绘画、诗文、地方志中也能散见一些相关内容。20世纪30年代,童寯在上海致力于建筑设计期间,工作之余就到上海郊外或杭州、苏州一带遍访园林。有近百处园林都曾留下过童寯的足迹。他在那里测绘、踏勘、调查、摄影,广泛收集园林建筑设计资料和文献。在此基础上,童寯于1937年撰写了《江南园林志》,从而问世了中国近代第一部以科学方法研究造园理论的著作。《江南园林志》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历史、境界嬗变、诗书文化与园林、假山文化等[5]13。由于书中用于例证的多家园林如今已不复存在,所以其中文字、图纸、照片等都具有十分珍贵的文献价值,学术界也一致认定此书是中国园林建筑研究最重要的理论专著。童寯完成这部宏著后,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得到了书稿,立即将其付诸出版。昔日宾州大学建筑系同窗梁思成在看到童寯的《江南园林志》后,专门写信给童寯,信中称:“童兄多才,弟拜读时连感钦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1963年再版了《江南园林志》。

文章来源:《大观》 网址: http://www.dgqks.cn/qikandaodu/2020/0725/409.html

上一篇:中国改革开放最好的样本
下一篇:荟精集萃成大观——山西省晋剧院建院55周年剧

大观投稿 | 大观编辑部| 大观版面费 | 大观论文发表 | 大观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观》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